|
南宁一家“公司”向部分高校学生提供贷款,借款学生需要交纳高额“劳务费”,过期还款还须另交费用,还不起钱的学生大呼后悔。记者调查发现,这家“公司”挂着“信息咨询服务部”的招牌,每天大约给五六名学生放贷,不少学生都是因为互相介绍掉进贷款泥潭。
借一千只给八百 二百元算是利息
南宁市大学东路某高校学生小陆的家境比较宽裕,每月的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。今年1月,他外出游玩花了上千元,这些钱是他向同学借的。假期结束后,同学催小陆还钱,爱面子的他感到很难堪。此时,一名在校外兼职的同学向小陆推销一种卡,凭该卡就能到“高联信托”贷款。小陆认为这是个“救急”的好途径,于是花30元买了一张卡。
随后,小陆联系了“高联信托”的经理李某,对方让他带身份证和学生证到南宁市星光大道国际经贸大厦办手续。小陆来到该“公司”,“公司”的李某让小陆填了一张表,查看他的身份证和学生证,记录了小陆的家庭住址和宿舍地址,随后签了一份借贷协议。小陆的借贷协议显示:贷款500元,1个月后还贷,利息40元,若逾期不还,则每天交1%违约金。李某称按“公司”规定,先从小陆的借款中扣除40元的利息。小陆当场拿到460元现金。
2月份,小陆不仅没钱还贷,连回家的路费都花没了,他又找“高联信托”贷款。随后,李某又和小陆签订了借贷协议。这一次,小陆贷了1000元,约定两个月之后还,利息为200元。同样,李某要求先扣利息,只给了小陆800元现金。
高校学生来借贷 签了协议摁手印
据小陆介绍,2月份,他去该“公司”借贷那天,前面有5名大学生也在排队借钱。3月份,他去还贷时,李某拿出两个文件夹让他找自己的借贷协议书。小陆说:“我翻借贷协议书时,发现许多高校的学生在该公司借钱,有广西大学的、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等等,每张协议书都摁有红色的手印。”
南宁市大学路某高校学生小韩也在“高联信托”借了款。他是一名贫困生,在同学的介绍下向“高联信托”借了500元钱。经理李某给小韩一张借贷卡片,要求他按照上面的账号转账还款。这张借贷卡片注明借款者的姓名、借款时间、还款日期等,卡片的背面写着李某的电话、银行账号以及“高联信托”的详细地址——广西大学正门世贸西城A座11楼。小韩说:“我借500元,李某只给我450元,50元是公司放贷收取的劳务费;以前按月算利息,现在按周算;以前放贷是给现金,现在采用银行转账方式。”
2007年,南宁市大学西路某高校学生小谢迷上了老虎机,共输了2500多元的学费。学校催他交学费,他只好发动4名舍友帮向“高联信托”借钱,5人共贷了2500元,实际只得2250元。
被追债寝食难安 债主使四招追债
向“商联信托”贷了款的小陆每到月底就没钱,所以一直无法将借贷还完。起初,李某会发短信催促,小陆感到十分烦恼但又无奈,就拒绝接对方的电话,因此还换了手机号码。后来,李某见小陆一直不还钱,就到小陆的学院追债。据了解,小陆在高联信托贷了两次款共1500元,实际到手的只有1200多元,他已还了1300元,但还被要求另交600元。
学生小张也在“高联信托”贷了款,但他迟迟没钱还贷。有一天,父亲打长途电话给他,问他为何欠别人的钱不还,还把他狠狠地骂了一顿。原来,“公司”经理李某写信寄到小张家,在信中称:“你儿子去年暑假在我公司实习,期间借了我500元钱,再不还钱的话,我将会对他采取一定的措施……”
小陆感慨地说:“我向该公司贷了一些款,但李某却谎称我实习借钱,真是莫名其妙。我知道李某是想到学校威慑我,他就是抓住我担心借贷一事公之于众的心理来要债,因为我碍于面子不会‘反抗’。李某一般通过四种手段要债:一是‘威胁’学生将借款一事在网上公布;二是‘威胁’学生将写信给其老师和家长;三是李某亲自到学校找到老师以各种理由要债;四是‘威胁’称要请律师告借款不还的学生。”
学生称借到高利贷 还钱艰难后悔不已
接受采访的借贷大学生都称“高联信托”的借贷为高利贷,后悔当初贷了款。那么他们贷款的原因是什么?在记者采访的借贷大学生当中,绝大部分是将借贷当作“超前消费”的途径。小陆总结他向“高联信托”借贷的原因:“生活费花光的时候,我放不下面子向同学借,更不敢跟父母说。到‘高联信托’借贷不需要抵押任何物品,反正下个月我就有钱了,到时候还了钱就什么事也没有了。”
对于向“高联信托”贷款,接受采访的大学生都感到非常后悔。小陆懊恼地说:“我想办法在月底之前搞到600元钱,还了他(李某)之后,噩梦就过去了,我再也不想见他了!小谢贷了2500元也是我介绍的,我至今都感到过意不去。”